第 37 卷第 7 期2021 年 7 月商 丘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Vol. 37 No. 7July 2021收稿日期:2021 -03 -19作者简介:朱忠良(1973—),男,山东单县人,讲师,博士。庄子鱼乐之辩的现象学旨趣朱 忠 良(平顶山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,河南 平顶山 467099)摘 要: 鱼乐之辩体现出庄惠不同的哲学立场。惠子的立场是认识论,认识论以认识世界为目的,在主客对立框架内,通过逻辑推理得到具有确定性的经验知识。庄子的哲学立场则是“人的存在的现象学”。他既有“回到事情本身”的现象学诉求,又有“人学立场”的超验性道域视野。关键词: 鱼乐之辩;“...
第 37 卷第 7 期2021 年 7 月商 丘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Vol. 37 No. 7July 2021收稿日期:2021 -03 -19作者简介:朱忠良(1973),男,山东单县人,讲师,博士。庄子鱼乐之辩的现象学旨趣朱 忠 良(平顶山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,河南 平顶山 467099)摘 要: 鱼乐之辩体现出庄惠不同的哲学立场。惠子的立场是认识论,认识论以认识世界为目的,在主客对立框架内,通过逻辑推理得到具有确定性的经验知识。庄子的哲学立场则是“人的存在的现象学”。他既有“回到事情本身”的现象学诉求,又有“人学立场”的超验性道域视野。关键词: 鱼乐之辩;“人的存在的现象学”;经验;超验中图分类号: B016;B223. 5文献标识码: A 文章编号: 1672 -3600(2021)07 -0011 -06学界对庄惠鱼乐之辩有不同的解读。王蒙和郭沫若认为,庄子是在进行“循环论证”或“诡辩”。他们的依据是,惠子“安知鱼之乐”之“安”的意思是“怎么”,庄子“汝安知鱼乐云者”之“安”的意思却是“哪里”,庄子偷换了概念。与此不同,徐复观把惠子观点称作“认识判断”,把庄子观点称作“趣味判断”;朱光潜把庄子理解为“审美移情”,即把内在我外射为外在物,使死物生命化、无情物有情化;许春根说:“惠子将价值判断与事实认知相混淆。”[1] 我们认为,诡辩说出自对庄子独特哲学立场的漠视。且看鱼乐之辩的原文: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。庄子曰:“鯈鱼出游从容,是鱼之乐也。”惠子曰:“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”庄子曰:“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鱼之乐?”惠子曰:“我非子,固不知子矣;子固非鱼也,子之不知鱼之乐,全矣。”庄子曰:“请循其本。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,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。我知之濠上也。”(《庄子秋水》)惠子的哲学立场是认识论(epistemology 或译为知识论)的。诡辩说以经验(empirical)的认识论视野看问题,故误解了庄子,因而审美说和价值论更合理些,但仍然没有深入到庄子所要展示给世人的哲学境 界。 与 惠 子 不 同,庄 子 的 立 场 是 现 象 学(phenomenology)的。“安”同时具有“怎么”和“哪里”两个意思,庄子意欲通过“请循其本”和“知之濠上”,把人从世俗世界超拔到“人的存在的现象学”[2]30 的超验(transcendent)的道域境界。一、鱼乐之辩中庄惠不同的哲学立场惠子“认识判断”“事实认知”所体现出的正是其认识论立场。认识论以认识世界为目的,在主客体对立框架内进行逻辑推理,构建经验的确定性知识。现代社会,典型的认识论立场表现在自然科学中。自然科学以认识世界为目的,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进行逻辑推理,建构经验的知识体系。惠子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之一,擅长推理辩论,代表科学知识的发展方向。熊十力称赞惠子:“惠施巍然巨子,其以天才之科学家,而精哲学,善言名理,诚旷世之孤雄。”[3]43在鱼乐之辩中,惠子的目的是得到以“鱼乐”与否、庄子是否知道“鱼乐”为内容的知识。与此径庭,庄子并不关心“鱼乐”与否,在某种意义上,他的目的恰是要超越认识论,进入“人的存在的现象学”,引导人们直接进入“人的存在”本身。他对认识论的超越主要体现在三方面:解构主客对立的哲学框架、超越逻辑推理的思维模式、突破经验性界限。第一,认识论一定要设置主体与客体的对立,人是认识主体,对象是认识客体,这样世界就成为二元分裂的世界。主客对立框架在一定意义上彰显了人的主体性,但在另一种意义上却消解了人的主体性。认识者只是把自身看成是主体,其他一切包括他人都成为客体。这样,人就很难把别人看成是主体,很难做到把人当人看,所谓“君子不器”。主客对立的认识论框架导致惠子把自己、庄子和鱼分别孤立起
@BETHASH6